她來找3塊錢的奶嘴 我卻賣掉3000塊錢的奶粉
一、顧客需求的種類
1、真需求
、亠@性需求:顧客有明顯的購物傾向,比如進店就問奶粉、奶瓶、紙尿褲、輔食、玩具、胸罩等;或者進店就表示自己為新生兒準備東西;或者告知寶寶缺鈣、鐵、鋅,怎么辦等;或者咨詢寶寶紙尿褲漏尿怎么辦,多大可以用紙尿褲等。
一般而言,顯性需求需要探尋即可,是容易匹配的需求,也容易促成成交的需求,銷售功夫不在需求本身,而在進一步需求的挖掘以及后期服務的可能。
、陔[性需求:顧客沒有明顯的購物意向,但確實需要的;或者有顯性的購物需求,但對具體細分需求等不了解;比如,顧客進店時小寶寶額頭上有剛剛輸過液的“痕跡”,顧客在食品區(qū)盲目地逛;顧客是孕婦,自稱只是來看看、隨便逛逛;顧客來買奶粉,但不知道選什么品牌;顧客有諸如奶粉、輔食等的品類需求,但沒有品牌需求等。
一般而言,隱性需求需要探尋和挖掘,甚至是激發(fā)和引導,往往是普遍的一種需求,銷售功夫在于良好地溝通,進一步地挖掘需求和匹配,促進彼此的了解。
2、偽需求
貌似顧客需求,但其實并不需要的,或者并不足以支撐顧客購買的需求,或者本身需求并不合理,或者無法與門店的產(chǎn)品和服務匹配。比如顧客進店詢問有沒有全洋文的進口奶粉,寶寶2個月問有沒有米粉等銷售,寶寶8個月、顧客詢問有無娃娃的酸奶/水奶,寶寶腹瀉拉肚子(需求不確定,是乳糖不耐受?蛋白質(zhì)過敏?生?)。
一般而言,不要給顧客強加需求,做出草率的判斷,必須充分溝通后確定。偽需求和隱性需求決然不一樣,是杜撰出來的或單方面臆測的。
二、顧客需求應對的三個層次
1、探詢
就是和顧客溝通、試探著以開放式或封閉式問題進行詢問,了解需求。以奶粉舉為例,黃金三問,寶寶多大、吃什么、吃得怎么樣?初步了解寶寶的月齡,在吃母乳還是奶粉,什么品牌/價位,吃得怎么樣,以期做出判斷,比如門店有沒有該品牌,寶寶的腸胃適應性如何、免疫力如何等,進而匹配需求,推薦合適的奶粉。這樣的需求一般比較簡單,是初級的,非此即彼的問題。
2、挖掘
這是第二層次,通過溝通對顧客需求進行挖掘,給寶寶提出專業(yè)性的建議。比如顧客只是來買紙尿褲,但寶寶額頭上有輸液的“痕跡”,一般店員會忘記去溝通,這時出于關心,可以問寶寶怎么了?感冒了?發(fā)燒了?拉肚子了?還是其他?
進而做出判斷:寶寶經(jīng)常生病嗎?免疫力不好?寶寶腸胃不好?寶寶缺乏維生素,礦物質(zhì)?
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后,進而去建議諸如牛初乳、乳鐵蛋白、益生菌、鈣鐵鋅等營養(yǎng)食品的購買,在奶粉選擇上也可以選擇配方中乳鐵蛋白、核苷酸等含量高的奶粉。
3、引導
第三層次通過對專業(yè)知識的把握、季節(jié)的更換等作出需求的挖掘和引導。
母嬰行業(yè)有個很明顯的特點,即消費者的專業(yè)知識欠缺,屬于“大白”級別,比如孕媽、0-12個月寶寶媽媽、1-3歲寶寶媽媽等,她們一直對寶寶大便是否正常,寶寶生病如何處理,寶寶不吃怎么辦等存在焦慮。這里還有明顯季節(jié)性的消費,所以店長/店員對需求的引導很重要。
比如,根據(jù)寶寶的發(fā)育特點,4-6個月可以添加輔食,6個月左右較之前易生病,春季尤其需要**、夏季需要注意清火、秋冬季節(jié)需要注意調(diào)節(jié)腸胃、注意免疫力提升,營養(yǎng)的補充不是一瓶一盒的事情,更需要堅持等,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知識,是顧客的真實需求,需要門店科學地引導顧客。
三、需求與成交的關系
1、對于店長/店員而言,產(chǎn)品和育兒知識的熟悉是銷售基礎技能的保障,而了解消費者需求則是銷售成交的保障。店長/店員需要時刻自我充電,熟悉產(chǎn)品和育兒知識,用專業(yè)知識服務于顧客,而不能單純地指望銷售技巧。
2、賣什么也別賣商品,比如需求、作用、體驗等,當顧客需求產(chǎn)生與放大時,顧客自然會購買商品。
3、在銷售過程中,你的出發(fā)點很重要,多問多聊,一切以準媽媽或者小寶寶為核心,只有顧客覺得你關心她和她的小寶寶,她才會解開錢袋。心開了錢袋一定會開!
- 分享到:
- 更多>>